尽管善治主要指的是公共治理,尤其是国家治理,似乎与具有很强自治性的学校治理并不相干,然而,如果从现实来考量,现代大学“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巨大、与社会密切联系、具有多种功能的复杂系统”。[11]大学同样需要治理以满足各种需求,而且,大学内部的治理与公共治理具有同构性。从理论上看,大学的治理与国家的治理具有同构性,因而国家治理的善治走向,是大学治理可以因袭的。从现实来看,大学治理危机与大学本身的特点和遇到的挑战,决定了大学治理也应当追求善治。
1.大学遭遇治理危机
尽管大学是相对封闭的空间,但是,在其内部却存在治理机制和行为。由于各种原因,大学内部的治理也可能出现危机。资料显示,我国高校逐渐凸显出治理危机。比如,高校管理官僚化和行政化明显,学校内部的行政人员与学术人员之间的关系不和谐,甚至发生冲突,学校管理部门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针对学校的诉讼不断增加等都是大学内部出现治理危机的表现。大学内部的治理危机制约着学校的健康发展,对于学校的学术研究和正常运行形成桎梏。正如公共治理的危机需要谋求和达至善治来应对一样,大学内部的治理危机亦可通过追求和达致善治来破解。
2.大学的世俗化和组织化
正如有学者按照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所主张的,大学不再是真理的殿堂和纯净的象牙塔,而是一个很功利、很世俗的资本运作领域,期间充斥着权力的博弈、资本的占有、机制转换等场域特征。[12]现代大学保持学术研究传统的同时,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与外界进行着大量的资源和信息交换,变得更加世俗化。世俗化意味着大学内部结构、需求和运行方式与国家或者普通的社会共同体的同构性,因而在治理方式、经验和发展方向上的二者具有趋同性。既然在大学外部,善治正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必然趋势,那么大学的世俗化也就使其同样具有追究善治的需求。另外,现代大学已经变成了结构完整、关系复杂的小型社会,人数上万甚至十几万,这样的“庞然大物”更需要组织化的运作。组织化的运作更加强调治理的作用,而且要求更强回应性、高效和透明的治理,而这恰恰是善治的题中之义。
3.各方主体地位确证的要求
在关系的视域内,主体是具有独立意志和利益,并且独立的意志和利益能够获得表达以及保护的行动者。在互动的关系中,主体往往拥有更多的主动性,意志能够获得表达和尊重,利益能够得到保障和维护,因而在特定的关系中,行动者获得主体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统治型的社会关系中,行动者被天然或者法定地分为主体和对象(客体)。主体和对象在意志表达和利益维护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对象或者被统治者的利益和意志往往被淹没或者剥夺。由于地位不同,导致被统治者利益的维护和保障更依赖于事后的救济机制,甚至统治者的“圣明”“恩惠”和“照顾”。这一点在大学内部的治理中是同样存在的:大学治理中,校长等成为领导者,教职工和学生成为被管理者或者统治的对象,被统治者的意志表达往往受阻,利益维护难以保障。因而,转变传统大学治理中不同行动者的实质关系,确立不同行动者的主体地位,即将所有行动者都定位为主体是非常重要的。善治强调治理关系中,各方面行动者之间的合作治理,而合作治理的前提就是把行动者视为主体而非对象和被统治者。因而,基于大学内部行动者主体地位的确证的要求,善治也需要引入。
4.现代大学的演进趋势的必然
作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大学从成立之日起,就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处在不断的进化和演进过程中,因而现代大学较之过往之大学早已“面目全非”,而且不断地成长。现代大学的发展是一个多面向的、立体的演进过程,不同的大学基于历史传统、学校性质和使命的不同,具体的发展方向也有多元化的趋势,但是,大体的发展趋势是:
就外部而言,大学将更加社会化、世俗化,与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微妙。首先,大学社会化、世俗化。受到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开始踏出象牙塔,[13]与社会产生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大学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而社会也对大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大学社会化和世俗化就是指大学与社会进行互动、相互影响,大学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影响渗透到大学中的一种状态和过程。大学社会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为,大学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持。正如有学者指出,“绝大多数大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教师没有外界经费来源就无法开展科学研究”,[14]而社会是提供教育和科研资源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大学的重要使命是教育和培养学生,而绝大部分学生要走向社会,从事各种职业,因而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成为大学必须考量的因素。其次,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都十分微妙。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其与政府的关系都十分复杂。政府对于大学具有更强的依赖性,而且更主动地渗透到大学当中,对大学进行控制和干预。学校会受到政府的影响,并且需要政府资源的提供等。就大学自身而言,大学规模更加庞大,事务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决定了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的复杂性。无论从处理好大学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应对来自社会和国家挑战的角度,还是从满足大学内部治理需求的角度,大学都需要更加透明、更具有回应性、民主、公正的治理,因而也就凸显了善治的必要性。
(四)大学治理走向善治的要求
现代大学是由多元利益主体构成的,内部关系和事务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内部治理危机频现,同时,为了协调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以及应对时代挑战等,都呼吁大学善治的引入。善治作为一个政治性概念,当其与大学这一自治体相契合时,必然有其特殊的内涵和要求。大学善治应当是以合作治理为形式,追求多元价值实现为目标,确认各方主体地位为基础的一种治理状态和过程。
1.以合作治理为形式
(责任编辑:深圳新闻网)